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基于世界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原则,其蕴含的价值观念对于审视和促进当前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未来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在构建世界新秩序中承担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出了新使命。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频繁出现在中国外交的话语体系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场合详尽论述和深刻阐释这一新理念新提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6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5年多来,从“亚投行”的设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等,表明这种新型秩序观并非是一个缥缈的愿景,而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实践,推动着世界体系向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方向迈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各国人民需要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新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演变大趋势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前瞻性思考。深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要义,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关照。世界在相互依存和互联互通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问题普遍化,诸如恐怖威胁、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全球贫困等全球问题,超越了单个或少数国家能够解决的范围。正所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若能够超越并跳出传统的利益观和消极合作观,彼此间形成理念共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通力合作,许多全球性问题将迎刃而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经过主权、思想和身份三次解放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突出,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在增强,建设领袖大国、价值大国、思想大国、责任大国和风范大国,打造基于道义和原则的国际领导力,是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新使命,也是中国国家身份构建的新取向。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世界消除贫困、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全球公共产品的积极供给者,在国际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中国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并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出界定,即“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旨在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之上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也做了重要阐述,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所追求的和而不同观、互利共赢合作观、人类共同体利益观、公平正义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它们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秩序的规范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开辟出的新型世界秩序观。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国际秩序不断在“均势”与“霸权”间反复交替。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国际秩序面临严重危机时刻,中国为避免国家间冲突和全球性问题贡献给世界的一种解决范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就曾指出,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中国倡导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特色的新型世界秩序观,为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开辟了新愿景。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意义重大
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去全球化”或“逆全球化”浪潮汹涌,英国脱欧和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疑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产生影响。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需要先进价值与理念的引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高等教育合作具有规范和引领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基于世界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原则,其蕴含的价值观念对于审视和促进当前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未来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致信祝贺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时指出,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促进全人类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整体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教育跳出狭隘的组织、民族和国家的角度,超越民族国家的思维局限,追求人类共同体利益,为增进全人类福祉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国际合作不再是以传统意义上成功或者失败的博弈作为出发点。相反,参与教育合作的国家和院校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以关注各个组织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作为交流的基础。在合作过程中倘若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
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并不是把所有民族国家的本土知识和文化置于一个统一的世界标准之下,它所倡导的是一个差异互补的、多元化的、不腐蚀本土或地域性文化的自我认同的国际合作。国家和组织间的自主性是合作的前提,尊重差异是合作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在第70界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演讲中指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教育国际合作,合作的国家或者组织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以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的交流对话。
有利于建立公平正义的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长期以来,由于各国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中心—边缘”的不公正的世界格局。较先发展起来的部分欧美国家处于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中心位置,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地位,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的公正性正受到严重挑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将有助于触动“中心—边缘”结构本身,消除中心地带国家和地区对边缘地带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主导和控制,造就一个“平”的世界高等教育格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出了新使命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在构建世界新秩序中承担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出了新使命。教育国际合作需从维护全人类利益的高度出发,在原有的双边或多边基础之上能超越性地、在更高水平层面上推动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超越大学边界,拆掉物理上存在的围墙,切割合作前沿,不断拓展合作的边疆。
构筑学术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构建学术共同体,要通过整合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拆除校园的围墙,设立不同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知识联盟”,实现知识要素在大学中的创造、共享和转移。加强大学的国际合作,促进知识的互动与整合,不断刺激知识创新和优化知识共享;保持开放系统,构筑广阔的、多样化的国际文化交流网络平台,促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对话;创设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承担引领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全球责任;充分发挥知识先锋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影响世界社会经济变化的政策制定提供方案。
构筑世界青年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大学需要为青年搭建平台,促进不同国家青年的交流,通过互派交流、联合培养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在交流中增进青年的国际理解、国际认同。院校需要加强青年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提升学生的开放、平等、尊重和包容的国际视野,养成国际使命感和责任感。
构筑社会责任共同体。院校和教育机构首先应该保持强烈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担当,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积极为本国社会发展服务,自觉履行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负责的使命。其次,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并作出相应的世界贡献,搭建交流与合作互动机制,充当多元文化沟通与融合的桥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促成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以汇聚共同利益和人类福祉为基础拓展协同合作空间,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国际公共产品。克服“集体行动的逻辑”,积极为形成公平正义的世界秩序作贡献。
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和构建公平公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秩序,离不开价值和理念的引领。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伟大的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伟大的事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用更宽广的视野认识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这一命题的丰富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发展机遇,同时规划了各国推动合作的未来图景和现实路径。可以预见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 周作宇;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马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