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简介
作者:fzggch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9-29 浏览次数: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批复,我校正式获批建设3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Ⅰ类平台1个,为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平台;Ⅱ类平台2个,分别为畜禽养殖与重大疫病防治科技创新平台、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源农药创制科技创新平台。
一、“985工程”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平台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与生态安全战略目标,以解决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两大关键问题为重点,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科技目标。通过融合我校现有的土壤学和农业水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把土壤学、生态学、农业水土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学以及林学等学科进行有机地结合。改革现有学科的组织模式和科研管理模式,通过“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将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以及将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奠定基础。在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旱区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旱区农业节水技术与装备、生态修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
平台将建设一流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实验分析、野外监测、试验示范科研平台,建成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过程模拟与分析测试系统,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野外试验示范与定位监测网络和旱区植物种质资源研繁基地和作物新品种展示园区。同时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创新,促进出人才、出成果,力争造就2~3名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大师,形成一支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创新团队。
通过“985工程”二期,在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任务的带动和支撑下,预计通过3年左右的建设,确保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水土工程和土壤学不但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水平,而且为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建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力争组建一支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取得2~4项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将平台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国家实验室。
平台规划建设总经费1.5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0.90亿元,陕西省财政配套0.36亿元,学校自筹0.30亿元。
二、“985工程”畜禽养殖与重大疫病防治科技创新平台
结合国家农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需要,围绕西部畜牧业快速、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需求,立足西部重要畜禽遗传资源,依托我校畜牧学、兽医学和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现有的二级学科的研究基础和特色,强化学术队伍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把现有的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校级科研实验室、科研基地等30余个科研设施整合为畜禽养殖与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平台。具体包括西部畜禽遗传资源与改良、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畜禽营养与饲料资源利用、畜禽重大疾病防治4大研究方向。目标是通过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队伍,管理机制创新,创建具有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畜牧和兽医学科,力争使其成为畜禽养殖与重大疾病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按照西部畜禽遗传资源与改良、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畜禽营养与饲料资源利用、畜禽重大疾病防治4大研究方向,购置相关大型仪器设备,配套研究设施,整合和改造现有科研设施。
●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上述4大研究方向,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创建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学术团队。
●创新机制建设
探索建立一种灵活、开放、跨学科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推进畜禽养殖与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创新,形成“开放、共享、竞争、流动、高效”的运行机制。
平台建设总经费:37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500万元,陕西省政府配套700万元,学校自筹500万元。
三、“985工程”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源农药创制科技创新平台
本项目依托我校植物保护学、生物学、林学3个一级学科和植物病理学等9个二级学科与现有科研基地优势,针对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开展成灾机理、植保资源生物多样性与利用、生物源农药创制和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为有效控制其大区流行与危害、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植物保护人才储备、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撑,对已有实验室进行整合与提升,组建农业有害生物治理与生物源农药创制科技创新平台,招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学术带头人8人、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25人,建立公平公正、开放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资源共享、提高效益的运行机制。力争在5年内建成农业有害生物治理与生物源农药创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年内使本学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平台建设经费为3700万元,其中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中央财政专项2500万元,陕西省财政配套700万元,学校自筹50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