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不久前,三部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引起了诸多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双一流”的产生办法,比如,总量控制的限度究竟是多少,开放竞争是全开放还是有限开放,动态调整是周期性调整还是年年调整,等等。
“双一流”建设是政府为了达到国家战略目的而实施的政策。自2015年10月国务院“双一流”建设政策文件发布以来,人们较多地关注了评选和资助,而对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则较少涉及,而且对“双一流”建设的长远性也缺少心理准备。“双一流”建设既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统筹和延续,也是加快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绝不只是评选和资助,其根本在于“建设”,在于大学和学科办学的改善。
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同时并行的两大任务,虽然二者之间存在交叉重叠,但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建设内容和建设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一流大学建设既包括硬件建设,比如,学校基本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建设、信息化条件建设等;也包括软件建设,比如办学理念、现代大学制度和文化等的建设;还包括学校发展战略设计、学科专业体系框架建设、学校发展战略重点选择等。一流学科建设更多的是要凝练学科专业发展战略重点、一流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先进科研平台与工作机制建设、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实现机制建设等。一流大学建设着眼于提高学校办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学校整体上发挥一流的功能,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一流学科建设重在选择优势、特色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学科专业或领域,配备一流的办学条件,营造一流的办学氛围,建设一流的办学机制,实现重点突破,使所建设学科发挥一流的功能,在一流人才培养、学科创新发展和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方面,确立不可替代的地位。
应该说,部分地方政府的反应是迅捷的,政策落实是比较有效的。综合有关媒体报道,有20多个省区市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双一流”建设行动计划,预算总建设经费超过1000亿元,有的省份已经开始实施行动计划,政策支持已经到位。从这些省份的执行情况看,“双一流”建设政策已经开始影响有关大学的办学,对一些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方向引领的作用。(作者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别敦荣)